創意小廚

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
什剎海-胡同遊

2009年7月21日,日全蝕的前一日,北京天氣異常的熱,雖然我第一天下榻的旅店在北海旁邊,那晚走出旅店,向後直走就 到北海,正值夏夜,許多附近居民都到岸邊納涼,只見柳樹下各家都安置爐子烤肉、打牌、聊天,典型北京人的悠閒生活。過去住北京期間,也帶過友人逛胡同,每 次都走馬看花,這回刻意安排北海附近的旅店,可惜住一晚又換到王府井地區的旅店,當初何爸想讓我黃昏時,可以一個人悠閒逛胡同的美意被攪亂了。

我心裡老惦記著,要把老北京的胡同文化,好好拍一拍,礙於停留時間短暫,這天上午先去了一趟大鐘寺的傳統醫學診所,治療困擾許久的電腦病,利用中午時段,搭地鐵把整個13號線繞一圈,終點到達東直門,藉此探查一下機場快軌如何銜接,(關於這段過程,另文介紹)。

這裡的胡同,跟一般人說的八大胡同不同,八大胡同指的是北京前門外,大柵欄附近青樓妓院雲集的八條胡同,是一個總稱。由於八大胡同的說法從開始就和青樓密切相關,相傳下來,八大胡同就成為花街柳巷的代名詞了。
北京經過改革建設,老城牆都拆了,只留下一些城門遺址,原來的城牆遺址,變成道路,以紫禁城為中心,環繞一大圈,即所謂二環,二環門多,所有的道路、門牌都以古城門名字為主,例如:前門內大街、前門外大街、長安門西大街....
胡同,是北京的文化特色,老北京說: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,沒名的胡同數不清」; 遊覽胡同,腳踏車是最好的交通工具,路線通常是這樣安排的:
北海公園 ->景山公園->鐘樓->古樓->雍和宮->國子監->什剎海(後海)->恭王府->梅蘭芳紀念館。

由 於行程很短,這半天的,就選擇逛什剎海一帶的胡同吧。什剎海包括前海;後海、西海三個湖泊(不要看到海字,就以為像是台灣岸邊看到的海洋嘿,其實是湖泊 啦,中國歷經元、清兩代都是北方草原民族,難得看到浩瀚海洋,所以入關後,看到這三個串連在一線的湖泊,覺得這是他們沒見過的大水域,就稱為海囉!)

什剎海有縱橫交錯的胡同,燈火通明的酒吧,還有恭王府、輔仁大學舊址、梅蘭芳紀念館等等...這一切遊覽,就從這塊牌樓開始....


「荷花市場」,過去,這裡種了很多荷花,現在只剩下一個小角落有荷花了。北京有名的酒吧一條街就從這兒進去,想當然爾,這裡的東西就一個字形容, 貴!




進門就可以看見星巴克,看來任何有名的景點,都被 Starbuck佔據了最好的地段了。

 
往旁邊的岔路看,正好是一條胡同,名稱不重要,重要的是,這附近先找廁所,然後才可以安心逛!



好啦,回到剛才星巴克那條路,沿著後海繼續走,附近店家把座位佔據了最好的觀賞位置,所以無法從岸邊拍攝。


荷花市場,很多這種三輪車在拉客,帶您遊胡同,車伕兼解說員,2001年時,跟何爸就坐過這種車,當時還說全程2個半小時,兩人一共180元,可是啊,全程不到一小時,也搞不清楚到底拉到哪兒去了,所謂景點,都是從眼前呼嘯而過,完了還想要小費...那次的經驗讓我再也不敢搭這種車遊覽,寧願自己慢慢走。

  
走著迷路了,除了問問旁邊的店家,路旁也有地圖指示。

  
胡同裡面的居民,其實蠻複雜的,文革時期強調「破四舊」,一些值得保存的老東西自然是被破壞殆盡,至於當時住在四合院裡的滿清皇族後代,也早被掃出門,剩下的宅第,現今不知住了多少戶人家。

  
有的居民則因地利之便,把四合院改成餐廳。

  
這戶大門上的字,讓我忍不住想靠近瞧瞧,
上面寫著:不許大嗓門,門前講話!車伕注意!大熱天、大中午,你們知道怎樣不讓煩!

呵,住在風景區的困擾,無聲的抗議呀!


  
前面三張大門照片,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,門上的玄機?還有門前一對石頭(有的是獅子)?

門楣上,有的是一對六邊型的木當,有的則是四個木當....有句成語:戶對;古時候要結親家,不知底細,就先看看對方的家門上有幾個「當」,據以研判是否門當戶對,所以呢?要光耀門楣,就是想辦法做官、升官,門楣上多增加幾個「當」,家族的地位馬上高昇。


至於門前的石頭又代表什麼意思呢?後面再慢慢解釋,請繼續往下看這個傳統四合院,我可是花了20元,買了門票才進得去喔! 


進門後,迎面看到牆上有刻圖案,上面是一隻麒麟,滿清時期,看門楣,知道「官」大不大,看外面的石頭,還有這面屏風上的圖案,知道這戶人家到底是文官還是武官?文官的圖案通常是花鳥圖案,武官則是猛獸類圖案。

而門前的石頭呢?那個時代,各官員早朝,文官坐轎,武官騎馬,都是用腳踩一下石頭,就上轎或上馬,所以,文官的叫做「上轎石」,武官的叫做「上馬石」。


這個收費的四合院主人,把這屏風整修了,用木器代替,不然應該是石頭雕刻的圖案。這是個武官宅第。


門前的漢白石刻了龍紋。


進門旁邊有個鼓,這叫做迎賓鼓,就是貴客臨門時,擊鼓歡迎賓客用的。

  
典型的四合院,顧名思義,就是東南西北都有屋,北邊的叫做北廂房,也叫做「上房」,家裡的長輩住北廂,東西廂房就東邊大於西邊,所以兒子住東廂,女兒住西廂,南邊則是廚房、還有用膳的地方,佣人、長工住南廂。

初入四合院時,一時無法分辨東南西北,那們就從台階來看,用階數來算,北廂地理位置最高,台階最多,然後東西廂的台階數一樣,南廂最低。這戶人家,北廂有5個台階,東西廂分別是3個台階,南廂幾乎看不到台階,因為只有1個階梯,所以感覺不到台階。

除了階梯分辨廂房,另外古時候沒有空調,所以,四合院會搭瓜棚,靠近北廂房,夏天時可以用來納涼。



這間四合院的主人住在西廂房,所以西廂不讓人參觀,但是西廂旁邊搭了個梯子,於是我好奇上了梯子、上去看到搭了陽台晒衣物,因為沒啥看頭,而且算是違建,所以沒拍,但是從樓梯角度往下看到南廂房。


四合院的屋頂,很好看的弧度!

  
四合院的院落一定會種上竹子(節節高升)、柿子樹 (事事順心),還會有像這樣的水罈,裡面養魚,至於水罈的原因,我忘記了!




這是北廂房的屋簷,說北京人悠閒,一點兒不假,簷下掛了九官鳥,沒事跟鳥說說話兒。


居然還有張搖椅,我最喜歡搖椅了,拍下來!


下面這是東廂房的內部,主人特別佈置成喜房讓大家參觀。




  
離開四合院後,繼續逛,每回逛胡同,好像沒有方向感,反正有路就走。這區都是四合院,所以,邊走邊看門道囉!前面囉囉唆唆寫了一大堆,知道我說的門道是啥吧!

下面這照片,據說是一個解放軍將領的宅第,大門凹進去,我刻意彎進去拍的,猜猜看,過去是文官、還是武官宅第呀?


  
猜到沒?看下面照片,門屏正對著大門,花鳥圖案,再比對上面照片的山水畫....是文官宅第。

  
後面還有好多門﹐慢慢看﹐慢慢猜 ..... 






像這類只有兩個當的小宅﹐裡面未必有屏風﹐前面的石頭如果是圓的﹐多半是文官﹐長方型的則是武官。



這戶四合院改建餐廳了!

梅府家宴,梅蘭芳先生故居,位於大翔鳳胡同,我順手拿了餐廳簡介說,開業已經六年,梅府家宴 的風格是沒有菜單的,廚師根據季節、氣候、時令每日按客人用餐標準訂單。定餐標準為每人300元至2000元(用1比5的匯率換算台幣,每人新台幣 1500至一萬元),每一百元一個檔次。(梅府菜品以清淡為主,拒絕白酒)

打聽過了,裡面不讓參觀,用餐要事前定位。 還有喔﹐裡面有唱京戲的。 


 胡同裡面﹐還算清潔﹐每次來幾乎看不到垃圾。


下面這個大宅第﹐是滿清時期﹐恭親王奕訢所建的別邸﹐又稱「芷園」﹐民國期間﹐被後代子孫溥傳賣掉﹐然後換了好幾個主人﹐園中建築稍有拆改﹐基本保存完好﹐現在歸文物保護單位。



進門就看見這麼大一塊屏風﹐上面有石刻花紋。


從屏風避面的角度﹐往院落看﹐東南西北怎麼分呀?北廂房是哪個屋呢?


據說當年婉容皇后住過這裡﹐這個四合院比剛才那個大多了﹐北廂房的台階有7階﹐其他東西廂房分別是5階﹐南廂房3階。

  
這是南廂房﹐裡面除了有餐桌﹐還陳列一些古玩﹐不過我看都是擺飾吧﹐不可能放真品。


南廂房內部裝潢和擺飾。










離開南廂房﹐還有個走廊通到後院。後院有涼亭﹐古樹。


就在我逛到後院﹐剛好有個人在解說﹐就順便聽聽﹐解說員特別提到後院的幾塊古董石頭﹐都是漢白石材質﹐其中這塊呢﹐是從鰲拜府裡搬過來的。


靠近一點看看吧!原來上面有3隻猴子﹐手裡還拿著元寶﹐蹲坐在馬鞍上。什麼意思呢?「馬上封侯」!自古如此﹐希望仕途順利﹐步步高昇。


從側面看這雕像。

 
石柱下面還刻了「鰲」字。


後院有棵古棗樹﹐大概4、5百年了﹐現在﹐誰家的院子有棵百年老樹﹐就已經非常了不得﹐何況是....


還有這兩件古董﹐都是漢白石雕刻。



離開「鑒園」﹐繼續漫步....



到了這戶﹐駐足看了好久﹐心想﹐2001年時﹐全家搬到北京﹐那時兒子剛好要升國中﹐我也是第一次跨海搬家﹐當時台商學校 也僅止於東莞、上海﹐北京的台灣人很少﹐人生地不熟的﹐兩地教育如何銜接?也沒人可以諮詢﹐就這樣﹐利用2個月的暑假期間﹐從房東口中打聽到一所私立的實 驗中學﹐再上網查詢﹐就帶著小孩去洽詢﹐結果還要口試、筆試﹐還好﹐那時北京電台播放連續劇:鐵齒銅牙紀曉嵐;告訴兒子﹐就利用看電視劇學習認簡體字吧﹐ 大陸有很多電視台﹐同一齣連續劇﹐會在不同的電台播放﹐於是他轉台﹐轉來轉去也把整齣看完了﹐有的還重複看﹐也許是因為看連續劇的關係﹐口試考他念課文﹐過關!不用降級重讀了。

下面這戶是北京市的重點中學﹐房東提過的﹐第十三中學。校址居然是壽貝勒府邸耶!可惜兒子已經過了那時期﹐如果有人要遷來北京﹐可以好好考慮這所重點學校了。

(ps. 兒子念那所北京市21世紀實驗學校﹐的外籍教師宿舍前﹐有個小花園﹐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古蹟.....李蓮瑛的墓碑﹐我有次進校門接兒子時﹐跑去閒逛﹐不小心踩到了﹐才知道是李蓮瑛的墓碑﹐上面還加註重點文物保護單位...哎呦﹐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啦!) 





 第十三中學斜對面的四合院主人把宅第改成有車庫的房子了﹐比對之下﹐顯得非常不協調﹐也沒辦法﹐人有了錢﹐想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﹐我們不住這裡﹐也只能覺得可惜而已﹐畢竟﹐這是屋主的權利。


我到達恭王府時﹐已經下午5點了﹐大門關了﹐今天沒法參觀了﹐就看看王府的門面﹐瞧!12個當﹐夠氣派吧!



這是恭王府的側門﹐4:30以後就不讓進去參觀﹐所有遊覽的民眾都陸續從側門離開。


我找到一家這樣的小店﹐不要看那些新蓋的洋樓﹐通常北京的小區(住宅區)都會有一兩家這類專賣麵食的小店﹐價格很實惠﹐北方人做的麵食也很道地﹐於是我上前去買了晚上的點心﹐還有明天早餐。


離開什剎海的路上﹐我看到這個大宅﹐非常好奇﹐是不是原來同仁堂﹐樂家的舊居? 只看到大門半掩﹐四下無人﹐我偷偷把傻瓜相機伸進去﹐拍了一張。然後裡面馬上有人走出來﹐我趕快離開﹐邊走邊收相機﹐突然覺得自己好像狗仔隊.... 


這是地安門西大街上一戶四合院改建的餐廳﹐我好奇走進去看!



這句寫的好!

 
主人刻意保留屏風﹐雖然門口的裝飾不見了﹐不過看到這圖案也知道﹐過去是文官的宅第! 

餐廳隔壁還有一戶四合院﹐外面坐了一位老太太在乘涼﹐我特別到她面前詢問﹐是不是可以進去看看?她不表示反對﹐我就....


進門看到這片「公共區域」﹐我相信看到四合院最真實的面貌了!裡面大概住了很多戶人家﹐各家整修自己的區域﹐廢土就往公共區域倒了。


折騰了一整天﹐我終於回到Hotel﹐看看晚上的宵夜吧﹐總共花了6塊錢;有:炸麻花兒、松子餅、3個包子﹐還有個包白糖的甜餅 






沒有留言: